Friday, November 9, 2007

爸爸工廠

爸爸工廠


date: 2007-11-8



又一個香港故事,60-70年代香港有許多小形家庭式工廠,一家大小都要投入生產。70-80年代爸爸工廠有工人約數十個,算是當時中小企,依然,全家總動員,還記得十幾歲,便要到工廠幫手。星期天由早上7點開門做到晚上8-9點收工,身體極度疲倦,同學仔約我去街,都沒可能,其他假日,政不用說,最不喜歡學校放大假。有段時期(10歲大之後)在下午班上課,早上還要到工廠幫手,學業功課當然有受到影嚮。

當時在工廠中記憶,真是不可說得上愉快兩字。

爸爸的工廠是生產運動膠鞋,帆船鞋,白飯魚。我記得當時“ 白飯魚”,出口到歐洲,美洲,非洲,產品出廠價$1美金,;包括布面,鞋繩,橡膠底,膠邊,中底,另有超過20人手制作工序,連工包料,議價能力低。風險高,未計算生產延誤的空運成本,出口美金匯兌風險,70年代石油危機,80年代沒有聯匯保証,港圓匯值急促下跌,風險很大,由訂單到出貨期間,匯兌風險使你由微利至蝕本。還有節舊和保險費。

工廠盈利很微,不超過10%,已包括全家七口薪金。

工廠利潤決定產能提升,在基本支出不大更改變之下,產能提升,利潤就會增加。之後固定投資,支出又再增加,產能比例又要再提升,要產能不段提升,不段減低成本是工廠命運...。

爸爸工廠90年代由香港搬去大陸東莞,現在已經結業,見証香港工業中小企發展故事。

衆多投資板塊中;我對工廠股最不感興趣,由其是低技術以產量作盈利指標。

可稱:「手作仔;利錢低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