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黑仔
date:2008-11-21
今期“壹”仔中,“非常人語”有位人兄“李”先生(炳翀),為雷曼若主,回看此李君一生投資經曆,真是切頭切尾的投資黑仔。
筆者想引述李君故事,只想作為反思,有感而發;有時專業人仕操盆私人投資,絕無優勢。
李君年近退休年紀,是專業人仕有專業智識,還走去買“雷曼”?,當時人未有透露總值多少,筆者估計無一千萬都有幾百萬...。
李君身為家庭科醫生,同其它專業人仕一樣有強勁現金流,賺錢能力,但無時間投資:
內文章部分述“74'買股票:匯豐、大昌、新世界,遇上74'股災,HSI 由1700 跌到150點(是恆指曆史最大跌幅),發誓以後不買股。賣掉了觀官(診所)鋪位,賺予一筆買了基金。80's 去怡富買基金,最少要200萬,唔夠錢,問老婆和外母借夠數,一買,‘載卓爾’碌落樓梯,股市81年大跌6成,捱6-7年才歸本,又遇上‘候賽因’打科威特,基金大瀉,又花另外7年才賺了萬八電離場。仲衰過做定期,李君不再掂基金...。又因他爺爺和父親經驗關係,李君亦不投資樓市...。如事者走去買債券,買買買買,走去銀行買了雷曼債券。..。”李君當時已問清問楚,只是想收 5-6釐息...。
李君自認,經濟不是其強項,而事前已看蘋果日報研究...。(節錄完)
有時筆者在想;我們是否在合適的時間在合適的地方,做合適的事。
李君可能是時間上最不合適,好像幾次基金和股票均是頂位入價,以股票來說匯豐、大昌、只有新世界最不該買入(又假設他),如果買了,當時沽出,換買入匯豐、或買其它藍籌股,用“盲俠式”有錢就買,唔需理會價買入,唔買匯豐,可買中電、煤氣、恆生、新地(另類投資地產型式)...,如果當時買和黃仲開心。可能無人話比李君知道;HSI 1700 頂位買,如果是好股票,死命抱著,以今天咁低HSI 12659,未計利息恆揩升有7倍,匯豐多年分拆加利息又可止7倍增長??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當然最好,合適的事做在不合適的時間,便需要時間補夠了,有時長達10年,有些是有生之年都未返家鄉。
基金不是不好,對一些很忙專業人士是好的,或許有些不想自己操盆,可免除心理魔障缺點(高買低沽),基金對筆者不太合適。而跟據資料顯示,再用“盲俠式”,長期平均買入或早早買入增長地區指數基金,已跑贏很多絕大多數基金經理。一次過投入全部資本,除非低位買或買得很早,否則心理上很難過,跌太低?唔敢買,升太高?高位跌得一半,心理更難過,很多過不到。其實,心理上恐懼的鬼比起你親眼見到一隻真鬼更可怕。
筆者同意買樓自住,不同意買樓投機和收租,茲因回報率比不上爸媽(60-90's)年代的樓市升幅,現在豪宅除外,一般小市民一生買得400萬以下樓,1000呎以下的樓宇,無為炒。
如果買債券,應買美國國庫債券最穩陣,設有最小投資額;要美金 10萬,100萬,零售債券新十年才亦開始流行,現在小額1-2萬有交易,港府有按揭債券和早前交行等中資人民幣債券,很受散戶支持,又穩陣息口幾好,不過香港二手市債券場近乎零,要持有到期。
在不合適的時間就算做合適的事,住往以7-8年覆原,人生有多少個7年呢?這就是時間值損失。要好好保護手上小雞蛋。
最重要還看自己定位;短炒還是價值投資者?當決定定位之後便學習如何實行,自然找到你所需的資料;看報紙研究,不要單看蘋果日報,還可看信報,經濟日報,其他價值投資投資書冊,以興趣先行。特別一些高質素的退休華人分析員,退休基金經理,或現職很多很多分析員和基金經理(真正分析員不是財經現員),他們很樂意出書分享自己經驗,網上很多有高質的投資blog可參考,香港的資訊流動很好很豐富地方,這是我們優勢。還請自己識得𢵧!
李君在80's 會走去怡富買基金扣門投資,亦是一位優質投資者,可惜收益不成正比,或時差這是高位“最壞時間”。
以上使筆者聯想一位投資班同學,年紀約50多歲,單獨愛高息股,原因他一次投資失利,還是覺得股息最實際最重要;專買穩健高息股。
李君的手造“麒麟”手板模型印象深刻,這是很出色手工藝,要很專心專注才可完成,另影蝴蝶相片那克己毅力耐性,亦非常人,很明顯當閣下很喜愛,自然變得很專注,當很專注自然造得很好!很好!
希望“李君”能取回其合理投資/所餘價值,再一次真真正正在自己投資道路上再立起來,以影蝴蝶屙尿相片和創作麒麟模型之毅力,再做必定有好好成績。
投資國度中,“小本投資者”的投資成績或許比“專業人仕”做得更好。
後話:很多時走進銀行想買A產品,往往不明不白的買了B產品,各位必定要堅守宗旨。甚至一些基金投資公司的投資顧問的意見,亦不一定適合你,你睇吓條友(投資經理)幾多歲做咗幾多年,有幾多經驗,經過幾多低潮、風浪。
當銀行職員和理財投資顧問變成一個 sales (其實是sales),他們所推銷給你的產品,是本着他所得到佣金的高低而決定?公司追數(營業額)?或是本着客人最大利益為先呢?